大自然的神奇山西老牛湾
2015-05-11| 发布者: admin
老牛湾村位于偏关县西北部万家寨镇, 紧邻黄河,其北侧和西侧,分别与内蒙古清河县和准格尔旗隔河相望,是一个鸡鸣三地的地方。
老牛湾西窄东宽,尾部圆满,恰似葫芦状。入湾处至出湾处水流总距离8000米,湾内陆地以入湾与出湾处最窄,仅700米,而最宽处为1700米。
老牛湾被中国长城学会命名为“长城与黄河握手之地”。黄河从老牛湾进入山西,内外长城也在这里交汇,全境有内、外长城,秦、北魏、明代长城500公里,居全国各县之首。
乾坤湾被中外专家、学者誉为“太极图”的天然发源地。晋陕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,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,这里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。
地处黄河岸边的老牛湾村,地势险峻,景象雄奇。村庄四周群山环绕,滚滚不绝的黄河水从村前淌过。因受高山阻挡,黄河河道在此形成一“几”字形的大弯。这个大湾是黄河流抵山西界内转的第一个大湾。又被称作“天下黄河第一湾”。
据偏关县志记载,明代,地处山西内蒙古边境的偏关县是边关重镇。而地处黄河岸边的老牛湾村,则是这个重镇的前哨基地。明成化年间 (公元1467年),政府为加强偏关边防守备,在老牛湾派驻了一支150人的部队戍边。为加强边防,戍边军队利用老牛湾的险峻地形,构筑起军事工事。在矗立于河道内的石山上,军民们修建了军营和望河楼;河岸边,则利用蜿蜒至此的长城进行守备。这些军事工事,组成一道边防线,拱卫边境安全。后来,边境渐趋安定,商人们看到商机,做起边贸生意。老牛湾的山坡上,慢慢形成村落。进入清代,老牛湾边防废弃,石山古堡不再驻军,变成居民区。因老牛湾与内蒙古隔河相望,夏天,人们可以乘船横渡到对岸。冬天,河水冰封,人们踩着冰面就能直接走到对岸,老牛湾一度成为山西人“走西口”的一条通道。
如今的老牛湾村主要有3个建筑群,两老一新。两个老建筑群:一个是石山古堡,这是老牛湾村的一个奇观。它从河岸边突出,斜插入流经老牛湾村前的黄河河道,古堡筑有门楼,走进古堡,有一条石板铺就的小道直通山顶。在石山突出部,筑有一个外形如同烽火台的建筑物,这就是老牛湾有名的望河楼。另一个老建筑群是已荒废多年的老牛湾村古村落,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石头村,村中所有建筑和生活用品几乎都与石头有关。两个老建筑群都已不再住人,新建筑群—老牛湾新村是近三十年形成的。
从明代建村至今,老牛湾建村数百年。住户有明朝驻军后代,也有山西各地迁居至此的移民后代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老牛湾村曾有过一段繁盛期,全村人口达1000多人,是人口最多的时期。当时,商人们从内陆贩运盐、碱面、茶叶、粮食、布匹等货物,囤放在老牛湾码头。之后雇用货船逆河而上,运货到包头、银川等地贩卖。回来时,船上装着的是毛皮和成包的银元。上世纪30年代后期,老牛湾水上运输业渐渐走入下坡路。抗日战争时期,老牛湾水上运输业近乎断绝。新中国成立后,老牛湾水上运输业曾一度恢复,但也仅维持了10年。上世纪60年代初,山西至内蒙古的陆路交通条件改善,老牛湾水上交通终被废弃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,由于交通不便,很多老牛湾人选择移民。一些大家族,整族迁往外地。上世纪90年代后,很多村民外出打工。他们在城市站住脚后,纷纷将妻儿接走。近些年,老牛湾村重点发展旅游业,吸引外出打工村民回乡创业。目前,该村常住村民人数有所回升。
近年来,偏关县重点打造老牛湾风景区。景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,主要包括乾坤湾、老牛湾、老牛湾古堡、望河楼、四公主德政碑、魏家大院、老牛湾艺术家创作基地、黄河长城握手处、任志明工作室等30多个景点组成。